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57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8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度分析。恩格斯一直关注城乡之间的关系,旨在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真正的融合,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恩格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实现城乡融合提出了很多现实方案,在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充分挖掘内在的理论价值,对推进我国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问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做了新的概括,全面具体地规定了党的先进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精神条件和灵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最高标准和宗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浅析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黑格尔“理性”的现代性概念之后,以资本范畴重建了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以资本为现代的“总体性”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对现代性展开批判,马克思实现了现代性观念论批判和存在论批判的内在贯穿。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客观尺度和主观尺度内在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现代性悖论和分裂特征的揭示,建立了阶级革命的主体性和资本运动的客观性之间的联系,在阶级革命的话语中蕴含了面对现代性的辩证态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基础的正态与变态的历史观研究。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动物性存在即动物的生存方式在人类常态社会的延续比之仅仅认识到人类阶级社会存在阶级性更深刻。在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必将打开全新的局面,大步跟上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快速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思潮一轮接着一轮,而以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肯定辩证法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核心地位的理论尤为突出。尤其以卢卡奇为首率先奠定了传统西马重视辩证法的基调,进而引发阿多诺、萨特等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再阐释。但是无论哪种辩证法路径都暴露出一定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重建的基本出发点,必须立足于此才能既不远离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精神,又能结合时代特色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更确切地说,彻底发挥唯物主义,即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现象,就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基于其"社会交往"理论,这一"重建"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根本因素。另一方面,这种"重建"也并非一无是处,同样有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蒙德·威廉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范式和问题域,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批判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唯物主义的这一"未竞的事业",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方法论,在历史和逻辑的视阈下考察并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建构了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范式,从"大众文化"、"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革命"三个方面赋予了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域、私域分化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类社会经过"大公"、"无私"的原始社会——统治阶级垄断公域、以私为公,被统治阶级丧失或基本丧失公域活动空间也无独立意志为基础的私域生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公域与私域相分裂、"共同体"虚幻化、私域生活的自由独立也因商品和资本这些"外在权力"的强制而虚幻化的资本主义,几经"否定之否定",在未来社会实现公域、私域的融合,既使公域、公共利益真实存在,又得以"重建个人所有制",使私人获得独立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与马克思相同,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基于所处时代的生产实践,从当今资本主义知识垄断经济的变化入手丰富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自然属性上,他指出当今消费主要追求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社会属性上,消费需求已由客观功能需求变为对比性需求。然而,由于鲍德里亚对生产实践的理解是静止的,使其缺乏整体性视角,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产生理解偏差,并最终抛弃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