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475篇
综合类   107篇
贸易经济   69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08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 《资本论》 的创作出版史及思想内容, 可以看到恩格斯的独特思想贡献, 尤其是在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接续完成 《 资本论》 第二、 三卷的编辑出版重任, 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恩格斯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批判蒲鲁东主义者在解决住宅问题上的空想, 指明唯有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才能彻底解决以城市住宅问题为代表的现代性社会问题。 恩格斯更加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各阶段特征、 实质及长期萧条的后果等, 指出这既促进了托拉斯等各种新垄断组织形式的变化发展, 同时又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达理想社会形式创造了进一步的历史条件。 恩格斯与马克思都把 “重建个人所有制” 视为一个重建公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自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进一步打开了理解 “重建个人所有制” 思想的新视野。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共同创立政治经济学、 书写 《资本论》 的过程中, 尤其指出要牢牢把握政治经济学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金融在资本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金融化已经成为政府和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人们创造了金融化这个名词来用以描述金融对资本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里关于金融危机含义的阐述,分析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为将来研究、预防和处理金融危机提供一些有用的理论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工程,柏林,共114卷,123本书)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第4卷第三册即将出版。这一册将包含马克思1863~1867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所谓《资本论》第三版)的最后一部分。对于编辑出版史以及以《资本论》为主体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而言,这都将是一件大事。顾名思义,这篇论文是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课题而作,其主题就是马克思如何一步一步地从关注哲学、政治、国家和法律转向经济学,一步一步地从经济现象进入经济本质,从而走向《资本论》创作。因此,这篇论文实际上是对于《资本论》前史或萌芽时期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演变心路历程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话题。在对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生产工人从"局部工人"向"总体工人"转变的逻辑。"总体工人"是由片面的"局部工人"社会地结合而成的一个总体性存在,它是在协作之中生成的一种有机的生产关系,它顺利地实现了生产活动在时间上的继起和空间上的并存。"总体工人"的出场一方面充实了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剥削材料、延展了剥削范围、构筑了严苛的劳动和工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未能实质性地改变阶级关系,"总体工人"依旧是自由的一无所有者、剩余价值的生产者或人格化的剩余劳动时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工人"的概念,不仅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参照,也为我们展望人类未来前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7.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的关键。在经济管理思想中,"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至少有七种定义。明确"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各定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不仅应进入宏观经济统计,还应成为企业日常核算的重要内容。对"劳动生产率"的核算,不仅要核算活劳动的生产率,还应核算对象化劳动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李迅雷 《新财富》2014,(12):24-27
笔者认可皮凯蒂“随着私人资本规模的不断膨胀,贫富差距就会不断扩大”这一基本论断,但不认同皮凯蒂认为中国的财富和收入的分配状况要好于美国的观点。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30多年中,中国贫富差距扩大问题比西方更为严重。中国除了资本报酬率大于经济增长率的资本固有特’隆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因素之外,还有经济转型过程中相伴相随的因素,主要为:对要素价格的过多管制、行政权力过大、法制环境欠佳。  相似文献   
9.
10.
恩格斯对待《资本论》的态度是将其看做科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统一,坚持由“科学品性”提升“历史品格”——这就是对唯物主义路径的着重阐发;恩格斯进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扎实辛勤工作,全方位展示他和马克思共同的理论思维——辩证法,用以“伟大逻辑”的建构。要之,恩格斯的工作和《资本论》方法关联的线索有三:一是以《自然辩证法》研究和《资本论》商品章“工作呼应”,希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彻底肃清“蒲鲁东主义”;二是坚持《资本论》的由“自然过程”向“历史过程”进军,对其总体方法论和理论逻辑主张——自然历史过程——进行学理性阐发,又主要归结于发生学的工作逻辑;三是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以耄耋之年推动“《资本论》增补”工作,进行巨大的认识推进。换言之,从广义的工作角度看,恩格斯是尝试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自身要完成而未能完成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全面预演。经由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化的“辩证法”努力,《资本论》逐渐成为指导科学思考和进行意识形态战斗的武器,这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