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永 《上海会计》2009,(3):64-64,5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会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工作在上海的会计人,在此纪念会计改革开放30年之际,读《顾准的最后25年》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顾准是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第一人,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那就是,顾准是第一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  相似文献   
2.
往事并不如烟。未有改革前,中国已经有经济学者为改革而坚持和抗争的身影。顾准被称中国经济学发展史中提出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的问题是废除了市场制度。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1964年,孙冶方在被批斗时,依然如是坚持。文革结束前后,顾准与孙冶方相继离世。老一辈的经济学家以自己的生命在敲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冒天启,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颁奖盛典上如是感慨。  相似文献   
3.
1978年岁末,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工程正式启动。蓦然回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了30年的时间。30年来,虽艰难曲折、步履维艰,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  相似文献   
4.
柳红 《中国改革》2005,(4):23-25
在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四位获奖者当中,吴敬琏是一位承上启下式的中生代经济学家。柳红女士的《吴敬琏评传》经过修订后即将由三联书店再版。该书修订后的第六章原名“转折”,着重记录了顾准与吴敬琏的一段患难之交、忘年之交。征得柳红同意,本刊摘发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感谢高梁教授在百忙中对文章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缩写。  相似文献   
5.
顾准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 ,祖籍苏州 ,1 91 5年出生于上海 ,1 974年在北京去世。在中国 ,顾准更多的是以一个思想家的身份留在 2 0世纪的历史中 ,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学勤先生的一句话或许代表了知识界对顾准的评价与感激 :“幸亏有顾准 ,才挽回了这个民族的思想界在那个可耻年代的集体名誉。”文革中 ,顾准遭受了很多不幸和打击 ,致使他的许多学术思想研究夭折 ,成为我国历史上的遗憾。作为一名经济学家 ,顾准曾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也曾在建国初期担任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以及华…  相似文献   
6.
秦舸 《商周刊》2014,(18):42
十八大和"1 83"的文件和精神,还有一年多来的"打虎"、"注册便利"、"营改增",都让84岁的吴老如沐春风,自己的坚持终有所获,强国之梦正在变成现实。一篇只写了架构的剧本静静地躺在电脑上,已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从未想过这个剧本会有与他的创作原型见面的那一天。借着青岛市委宣传部和商周刊等单位主办和承办"蓝色青岛大讲堂"的机缘,我满心忐忑地把它交给了吴敬琏老人的秘书据说当晚已经摆在了老人的床头没  相似文献   
7.
顾准(1915—1974),字哲云,上海人,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顾准被称为“有三个大脑的人”,用易中天的话说,“惟其思绪敏捷聪颖,才能在建国初期的大上海身兼数职,也才能在当学徒、当教授、当领导时,都先走一步,高人一筹。”  相似文献   
8.
<正>《顾准会计文集》的出版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这让我们想起活跃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一位天才的会计学家——我的老朋友顾准先生,他对会计的思考和探索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创性;他对真理的追求、学术上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精神,至今仍是中国会计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顾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理解价值规律的主要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两位学者各自论点的异同和论证的科学程度,对于经济学说史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倩 《消费导刊》2011,(7):94-94,99
顾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意义是他在“地狱里的思考”所彰显出来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这种力量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家们的震撼和影响。这种人格精神力量就是在一个人处于黑暗的环境下仍敢于坚持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