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examine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academia-pay inversion. It discusses how inversion is accompanied by ethical issues including secrecy, moral dilemmas for faculty, honesty, and keeping promises. It then examines this issue from five ethical viewpoints: a legalistic perspective, ethical egoism, utilitarianism,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Kants deontological approach. As part of the discussion, the effect of the moral philosophy on the universitys corporate culture is examined, with attention given to morale and productivity. Finally, alternatives to pay inversion that universities may want to conside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0-31
基于行为的目的—手段这一角度,可以更好地对人类行为中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进行区分。正是基于这一视角,我们可以从真实世界中抽象出"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它不仅可以将利他和利己统一起来,而且有助于理解社会秩序的扩展。一般地,需求层次越高、社会性越强,个体的通感能力越强,移情效应就越显著,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就越能关注相关者的利益,从而更倾向于遵循"为己利他"行为机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入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4.
慈善捐赠动机可归为:价值理性社会责任——利他;目的理性自身战略——自利;法规理性生存压力——互利。慈善捐赠的后果看似相互矛盾但内在逻辑一致。我国慈善捐赠的规模、结构与模式与西方显著不同。在研究我国企业慈善捐赠动机与后果时,应该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制度因素作为外部变量考虑进去。今后应结合慈善捐赠的他利、自利和互利动机,借鉴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慈善捐赠与社会效益、短期效果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得出内在逻辑一致结论,以促进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发展和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经商意识的加深,逐渐兴起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和新商帮思想,在闽商身上体现的闽商精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当今闽商的为公为私问题是"差序结构"下自我主义理论的一种表现,发扬闽商精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还应该从提升闽商精神的道德规范出发。  相似文献   
6.
慈善捐赠动机可归为:价值理性社会责任——利他;目的理性自身战略——自利;法规理性生存压力——互利。慈善捐赠的后果看似相互矛盾但内在逻辑一致。我国慈善捐赠的规模、结构与模式与西方显著不同。在研究我国企业慈善捐赠动机与后果时,应该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制度因素作为外部变量考虑进去。今后应结合慈善捐赠的他利、自利和互利动机,借鉴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慈善捐赠与社会效益、短期效果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得出内在逻辑一致结论,以促进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发展和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Consumer-to-consumer electronic commerce (C2C e-commerce) has opened the possibility of consumers completing more transactions with each other. It has also introduced the ability for consumers to behave unethically. This study examines an individual’s ethical awareness of a seller’s behavior in C2C e-commerce situations by apply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ethics scale (with measures for moral equity, relativism, egoism, utilitarianism, and contractualism). The study surveys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tudents in four different C2C e-commerce situations and finds relativism to influence ethical awareness in all scenarios. Egoism is found to influence ethical awareness in three scenarios and contractualism in one scenario, and utilitarianism is not found to be an influence in any scenario.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sellers in C2C e-commerce should conduct transactions based on what is culturally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i.e., relativism), but also consider the importance of one’s reputation (i.e., egoism), and written or perceived contracts (i.e., contractualism).  相似文献   
8.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此问题也有相应研究。文章认为"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利他"和"利己"只是人性之经纬两度。只有从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两方面进行双重约束,均衡市场经济主体的"利己"与"利他"行为和动机,才能维护社会之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9.
界定人类行为性质的流行标准主要有:基于行为后果的幸福快乐说、基于行为动机的本能冲动说、基于生命延续的自我保存说和基于普遍主义的抽象道义说。但所有这些学说根本上并不能提供一个有效区分利己和利他的标准:前三者着眼于人的动物性本能而最终将人的行为都归纳为利己的,从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泛经济人化分析的基础;后者则引入了一个先验的外部准则,但由于脱离了人类的经验基础而往往成为道德上的说教。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互动的紧密程度、发散性以及追求、欲望的层级性,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是以“己”的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的,作为个体的“小我”就是“己”的核心。当然,“己”会囤层扩展,从而形成不断膨胀的“大我”。从这点上讲,人性具有利己和利他两个方面,而互惠的利他主义实际上能够更好地达到“己”的目的。因此,利他就是有效地“为己”的手段,而“为己利他”则是对真实世界中人类行为的合理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