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830篇
工业经济   297篇
计划管理   1960篇
经济学   1520篇
综合类   1335篇
运输经济   97篇
旅游经济   47篇
贸易经济   2101篇
农业经济   584篇
经济概况   1948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916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750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734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命题.目前,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学术界关注较少,所遗学术纷争、疑点和空白尚多.针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对人类所有制占有关系的沉思、百年来农地所有制及其产权实现历史逻辑的拷问、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及其农地产权实现理论厘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关系、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扩充农地公有占有权及处分权能、赋予农地公有单位优先流转受让权等创新性政策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同时也因其“空白型金融创新”的特质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严峻挑战。美国在金融科技的立法方面,强调“建章立制,立法先行”,创制法律规范具有前瞻性;在监管方面,秉持“负责任的创新”的监管理念,创新监管范式,力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合法合规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可合理借鉴美国的立法和监管经验,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立法建设,创制新的专门性立法,构建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协调机制,研究以行为监管为导向的监管范式,构建包容性监管制度,探索完善中国式“监管沙箱”机制,最终建构“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变革的展开,税法不确定概念在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空隙间生发.税法文本中的不确定要素,不仅关涉立法要素的构成,还会带来执法模式落后以及司法审查缺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精细化立法路径将不确定概念"确定化".本文通过特征梳理,将不确定概念划分为新生型、转化型、固有型三类,并从法律文本与税法实践的现实抵牾、立法预设与视野局限的因素叠加两个维度,对不确定概念在数字变革中的成因进行明晰,从而探寻不确定概念确定化的破局关键.在理论方针层面,以纳税人的数字人权保护为基点衡平国家税权与纳税人权利,以税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差异为切入点寻求针对性立法;在实践路径方面,以文本补充、程序控制与司法审查的"组合拳"形成精细化立法的制度配套.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数字变革视域下税法不确定概念的精细化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创建双赢的市场环境,但其双重属性的市场结构而对实践管理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反垄断制度陷入相关市场界定、支配地位认定、垄断行为判定之立法困境.本文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并借鉴域外互联网发达国家经验,从根本立法模式革新进行探究,进而梳理好我国反垄断制度与相关指南的关系,建议我国遵循包容审慎的原则,贯彻数字经济发展与监管协同并立的根本目标,以此确立适合我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立法路径,为我国反垄断制度的修订奠定理论基础,为数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制定美国农业政策的过程。在确定国会议员听取和参与起草农业立法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支持立法的内部因素包括国会议员的个人动机和信念、增加重新当选的机会、筛选大量信息的需要,以及可靠信息源的持续性。外部因素包括选民的压力、政党资历以及同僚和政府的压力。国会工作人员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在利益集团要求下,农业立法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起草并通过,然后由总统签署或者否决,最终成为法律或者消失。如果成为法律,联邦政府将根据财政拨款情况实施立法。对计划的资金支持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由支配的。  相似文献   
6.
一部调整最广泛群体的成文法必定是抽象掉每个个体的具体特征而加以适用的,《劳动合同法》也不例外。立法者将劳动者抽象的定义为"弱势群体",并以"倾斜立法"原则加以保护,即是例证。然而,正因为法律适用的普适性无法同时满足个案正义的需求,因此《劳动合同法》设计了"倾斜保护"制度以此相平衡,因而对于"倾斜保护"的正确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倾斜保护"必须同我国现阶段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劳动关系相适应,使《劳动合同法》作为在利益平衡中实现劳动者人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7.
立法协商是地方人大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立法实践的发展,虽地方立法协商工作取得了卓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待解难题,如立法协商主体角色定位不清、实现过程有待明确、意见收集渠道缺失等。鉴于此,地方人大立法应充分体现地方人大主导地位、实现立法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立法协商,进而以协商民主的方式为地方立法工作凝聚共识、汇集民智。  相似文献   
8.
美国休耕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休耕制度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各地区的环境和地理差异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015年修订后的"立法法"明确规定了在所有地区制定当地法律法规的权利。经修订的2018年"宪法"为在该地区制定当地法律法规的权利提供了宪法基础。本文通过总结地方立法权和对地方立法权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为有序推进立法工作提供保障,进而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