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ublic school lunch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contested political terrains shap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civil society activists, and agri-food companies. The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of these programs has consequences for public health, social justice,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his contribution draws on political economy, critical food studies, and feminist 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US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one of the world's oldest and largest government-sponsored school lunch programs. It makes visible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the “heat-and-serve” economy, where widely used metrics consider only the speed and volume of service as productive work.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uch a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the labor of lunch devalues care and undercuts the potential for school food provisioning to promote ecological and feminist goals. Further, it proposes a “high road” alternative and outlines an agenda for reorganizing school food provisioning to maximize care in all its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2.
张利凤 《价值工程》2014,(32):314-315
文章通过对具常数输入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的SIS模型的确定形式与随机形式的研究,得到文中定义的基本再生数R0燮1时,传染病最终会消失,而当基本再生数大于等1时,传染病人数将稳定,传染病最终会形成地方病,最后验证了两种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at a conceptual level some of the more relevant effects of the neoliberal takeover o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costs, including employment, health care, and nutrition. Adopting key perspectives of Karl Polanyi and other thinkers, we develop our examination under the seemingly perpetual conflict between markets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We argue that financialization has both expanded market spaces and changed relationships within those spaces. The ever-greater domin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means that employ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precarious in the strict spaces of the labor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financialization has steadily eroded the social forms that exist outside of formal markets, greatly weakening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societies can both defend themselves from predatory markets and reproduce themselves with some degree of purpose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
视阅口译是以阅读的方式接收来源语信息,以口头方式传出信息的口译方式。视阅口译集阅读理解、短时记忆、断句重组、逻辑整理和表达等技能于一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所需技能不亚于交传和同传。通过剖析视阅口译的认知过程,以此来探究视译表达中迟疑、拖沓和重复等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理论,阿尔都塞制定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从而拓展与细化了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方式的理论认知。通过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资源的接纳,阿尔都塞全面揭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运作机制的辩证法。通过凸显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经济学场景。阿尔都塞确立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运作的出场路径。通过引介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范式,阿尔都塞细腻阐释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主体建构的微观机制。基于上述异质视域的有机接合,阿尔都塞建构了极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实践图式和运作场景。  相似文献   
6.
物质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又是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有这么多劳动者和智力资源,这是我国最重要的物质财富,活劳动是生产中最积极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我国发展的支柱和资源,是决定我国必然发展兴盛的最根本的物质力量。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繁荣、人民幸福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视域下,构建并基于土地资本化总过程的一般金融模型,探索乡村建设用地资本化相较于城市土地的特殊金融机制与支持政策。研究方法:叙事探究、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本化本质上是土地加入社会再生产取得实体资产和金融资本二重存在性的过程,城乡建设用地资本化的金融机制在实体资产流通性、土地增值驱动因素和实体资产向金融资本转化路径等重要节点上存在显著不同。研究结论:结合乡村精明收缩理念,提出乡村建设用地资本化要走一条有别于城市土地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包容性金融为基础、绿色金融为方向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投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了投资率理论模型,系统地揭示了影响投资率大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投资率的影响态势,并利用中国和美国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影响中美两国投资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实际,提出解决中国投资率过高的政策取向:降低转移不变资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减少中间投入的比例,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消耗的比例,以及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地区差异;自然地理条件的殊异;以及民族文化的反差, 是影响东西部人口再生产及其转变的重要致因, 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东西部人口再生产状况及其转变差距。  相似文献   
10.
刘晓华 《经济经纬》2006,23(6):11-14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往往不能保持,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在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趋严重,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就是其突出成果之一。但是,由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在此立场上所形成的社会观、历史观和方法论,都制约和妨碍了他们对经济长周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本质分析,这也是他们得不出科学理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