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北大核心CSSCISSCI
引用本文:马建英.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北大核心CSSCISSCI[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6):91-121.
作者姓名:马建英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433;
摘    要: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过程中,制度压力、利益认知和国内结构三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了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通过对中国国内的认知变化、制度改革、立法支持和政策实践等四个层面的发展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后作者认为,随着中国与国际气候制度的互动不断加深,中国对气候变化治理的认知趋向于积极,并且建立了一系列与国际气候制度相对接的国内机构,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规章,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试点工作。上述层面的变化说明,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产生了较高程度的内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合作者。

关 键 词:制度压力  利益认知  国内结构  气候治理  中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