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61—2020年宁夏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徐洁  毕宇珠  雷秋良  徐用兵  罗加法  杜新忠  裴玮  武淑霞  刘宏斌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3.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670;4.北京农学院,北京 100096;5.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汉密尔顿 3240
基金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宁夏灌区典型农田氮磷迁移规律及其地表水水质响应机理研究”(U20A2011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原农业洱海流域农田氮素径流损失模拟研究”(31572208)
摘    要:目的 探明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文章基于1961—2020年宁夏1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等数据,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ETCDD-MI)定义的极端气候指数,运用线性趋势法、克里金插值法、小波分析等方法,明确宁夏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并探讨人类活动与极端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 (1)宁夏的极端气温指数中,暖夜、夏日日数、持续暖期日数和年最大日最高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霜冻日数、冷昼、持续冷日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年最大日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暖夜、夏日日数、连续暖期日数和年最大日最高气温的变化率在引黄灌区变化率较大,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霜冻日数、冷昼、连续冷期日数在全区均呈现下降趋势,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区下降趋势变动较为明显。(3)极端高温指数的变化率在北部引黄灌区较高,全区呈现出升温态势。(4)宁夏4个极端降水指标变化并不显著,但区域间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南部山区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率较高且呈正向变化,而北部引黄灌区降水年际变化率远低于南部山区且降水趋于减少。(5)1987—1992年极端高温指数和极端低温指数存在显著共振周期,极端高温指数上升领先极端低温指数。(6)极端气温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增加、城市化率的上升和建筑面积的增加,与月最高温日值都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反映出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极端高温指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关系。结论 极端气候变化特征表明,宁夏地区高温事件增加,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降水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地区差异显著,并且人类活动可能与极端气候变化存在相应关系。

关 键 词:极端气候指数  极端气温  极端降水  小波分析  人类活动
收稿时间:2021-09-28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