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做"信息专家"建"数字重庆"--重庆移动立足创新助推社会信息化纪实
摘    要:在传统话音业务价值空间逐渐缩小,用户信息化需求日益旺盛的趋势下,通信企业纷纷走上了“信息化服务”的发展之路。但信息化是个崭新领域,既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更没有经验可取。面对此情,重庆移动在五年前就明确提出,企业要站在技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最前沿,前瞻性地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和解决方案,发挥“推动、纽带、示范”三大作用,牵引并带动社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沈长富看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的关键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透明化的政务、企业、商业.服务业运作,通过信息化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并量终提高服务、生产等各领域的能力。记者了解到,为推进重庆市的信息化建设,重庆移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项基金,还创办了信息化培训基地,定期为政府、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系统等方面的培训。2004年,为广泛推广信息化应用的成功范例,重庆移动与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互联网协会、重庆日报集团联合评选了“移动生活重庆十大精英人物”,积极推动信息化应用。目前,重庆移动已经在重庆市信息化建设中基本确立“做信息化建设的拓荒者,发挥示范作用:做信息平台的搭建者,发挥示范作用;做信息平台的搭建者,发挥推动作用;做信息资源的汇集者,发挥纽带作用”的地位。目前,重庆移动牢牢把握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大局,顺应企业发展、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大势,从客户、市场、社会的角度思考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并突破了企业自身局限,大胆创新探索,确立了“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交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公益事业信息化”等几大信息化发展体系,在不断推动重庆市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为企业“移动信息专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政务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重庆移动积极发挥“推动、纽带和示范”三大作用,从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中寻找可借鉴的方式,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制订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为政府各部门量身定制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有效地推进了重庆市的政务信息化进程。2003年,重庆移动充分发挥自身网络和业务优势,为重庆市政府构建了一套应急指挥系统,在“非典”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重庆市检察院和其辖区的4个分院、41个区市县院大多已经建成了局域网,但彼此间还未互连的情况,重庆移动专门为其开发了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可提供移动办公、会议通知、WAP查询、检察机要文件认证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检察机关的效率。在各区、市、县,重庆移动也针对各级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如“渝北区教育城域网工程”、“涪陵区党政网视频会议系统”、“永川市财政统发工资短信查询系统”、“万州移民开发区电子政务网工程”等。重庆移动在参与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力争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政府部门从“无纸化”办公到“无址化”办公,逐步实现数字政务、数字公安、数字银行、数字教育、数字工商等。目前,重庆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重庆移动表示,将继续努力发挥优势,为政府各级部门量身定制信息化解决方案,使一个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政府带领重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企业信息化:促进现代企业发展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高级阶段是电子商务,这也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重庆移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立足现实,重点突破,从自身的示范、纽带等作用中寻找突破口,从关注企业现实应用需求出发,选择有基础、有能力和信息化需求较为迫切的大中小企业进行重点突破,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蓖造传统产业是重庆移动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的动力厂,需要实时采集和传送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等信息,以便调节生产计划。对此,重庆移动利用遍及城乡的GSM网和数据库业务的跨平台应用,实现了对水、电、气、风等指标的计量、查询、报警和遥测遥控,不仅可以通过控制终端查询数据,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进行查询、检测和统计,甚至在国外都可以。煤矿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近年来重庆煤矿瓦斯灾害严重、事故频发的状况,重庆移动与重庆市煤炭工业局合作,设计构建了爆发安全集中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及时把分布在全市各地的煤矿采集到的各种数据,通过GPRS网络自动传送到重庆市煤炭工业局的监控中心。

关 键 词:社会信息化  重庆  信息专家  纪实  通信企业  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服务  话音业务

To Be Information Expert and Build Digital ChongQ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