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证券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引用本文:刘聪,姚秋. 证券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J]. 银行家, 2013, 0(9)
作者姓名:刘聪  姚秋
作者单位: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
摘    要:国外证券化发展
  证券化是将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作为担保品并以此为基础发行标准化证券的过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推动这项创新技术的不是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而是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前,多数住房抵押贷款因缺乏流动性只能“停留”在贷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抑制了贷款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市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商品的流通更加自由、活跃,商品交易的活跃反过来又会促进“市场”的繁荣。美国政府意识到了活跃“住房抵押贷款流通市场”的重要性,于是,有政府信用支撑的3家机构--房地美、房利美和吉利美开始不仅从贷款机构手中购买贷款,还将这些资产打包后以标准化证券的形式出售给遍及全球的投资者。随着长期限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活跃度的提高,其他流动性欠佳的资产,如信用卡应收账款、学生贷款、商业地产贷款等,也逐渐加入到了证券化的行列,证券化的参与者也从“政府机构”逐渐扩展到商业化机构,证券化产品的结构设计从简单的“单一层级”发展为“多层级”,证券化的目的从活跃市场进而发展为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套利,甚至投机。


Securitization: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Domestic Practi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