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
| |
作者单位: | 1.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昌 33001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3.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家庭相对贫困的动态测度及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基于等值规模调整的研究”(7206301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维视角下农民工相对贫困动态测度及协同治理研究”(20C104210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镇干部权力关系化运作的结构剖析与政策调适研究”(20CZZ031) |
| |
摘 要: |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1)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8%。(2)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关 键 词: | 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户 主粮生产 IV Tobit模型 粮食安全 |
收稿时间: | 2019-04-2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