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减贫效应模型分析
作者姓名:李秀芬  张平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1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研究”(7136304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兰-西-格城市产业群产业承接与人口转移战略协同研究”(14BGL155);“一优三特”学科建设项目“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和谐社会构建创新研究团队”(31920180101)
摘    要:[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解决相对贫困和区域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扶贫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缓解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相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作为相对贫困的表征指标,对2006—2014年西北民族地区61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相对贫困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变迁整体效应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通过构建工具变量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所有地区都表现出第二产业的不足或定位不高的现象,但是对于拉动整体经济和构建产业链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大量从业人员仍然集中于第一产业。[结论]由于扶贫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贫困人口由第二产业发展的直接获益有限。贫困人口的主要获益方式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国民收入再配,所以财政支出对于贫困变动始终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做好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加大扶贫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强扶贫对象和措施的精准性,着重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措施。

关 键 词: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变迁  相对贫困  农民人均纯收入
收稿时间:2019-05-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