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的测度及其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
引用本文:吕连菊,阚大学.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的测度及其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2):176-183.
作者姓名:吕连菊  阚大学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中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数量强度和结构视角”(GJJ17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水足迹视角”(71764018);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GL1823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部地区教育水平及其结构对收入水平、结构与差距的影响:基于农村与城镇二维视角”(18JHQ092);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城镇化对行业水足迹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2018LZ01)
摘    要: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为中部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EBM模型克服DEA法和SBM超效率模型的不足来测度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结果](1)整体来看,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体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但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值仍然不高,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投入水平较低,投入结构不太合理,期望产出较低,非期望产出仍然较高;(2)省域来看,中部地区6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均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增幅较为明显,其中江西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上升态势最明显,高于其他5省,2015年江西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值最大,安徽次之,山西最小;(3)进一步利用变异系数计算发现,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的省域差异较为明显,但呈收敛趋势。结论](1)中部地区及其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较低的省域需加大城乡一体化投入,优化投入结构;(2)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规制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降低非期望产出;(3)深化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金融、土地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缓解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等各种不平衡现象、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城镇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期望产出。

关 键 词:中部地区  城乡一体化  效率  EBM模型  非期望产出
收稿时间:2019/5/1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