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数字普惠金融、多维相对贫困及空间效应
引用本文:杨鑫垚,叶家硕,卓震宇,李杰.数字普惠金融、多维相对贫困及空间效应[J].财经科学,2023(5):48-61.
作者姓名:杨鑫垚  叶家硕  卓震宇  李杰
作者单位:1.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2.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4.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依据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18XKS009)的资助;
摘    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7—2019年数据,建立了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微观家庭层面与宏观地区层面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状况。并使用离散选择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宏微观结合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收敛性、空间相关性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多维相对贫困消减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与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帮助减贫,还有助于在宏观地区层面上降低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减贫的过程中对公平性问题的处理也相对较好,避免了“精英俘获”现象所导致的减贫效率低下与资源错配;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收入、就业、消费结构、主观感知与信息获取状况的改善。

关 键 词:数字普惠金融  多维相对贫困  空间收敛性  空间相关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