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目标与对话主体的规范
引用本文:谢新水.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目标与对话主体的规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3):5-10.
作者姓名:谢新水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摘    要:现代社会,独白型话语在思想艺术、意识形态和官僚组织中占有强烈的统治空间,从而整个现代社会都弥漫着“一个意识,一个观点”的斗争与排斥状态。巴赫金分析了独白型话语的统治境况及其特征,批判了现代社会的独白状态,试图建构对话理论来解决社会困境。他用参与性思维概念和应分概念来规范对话主体;前者促进对话者内在价值规范和行为的融合,促使对话主体以内在行动实现社会责任,解决了现代社会行为动机和行为产品间的鸿沟所导致的危机。后者将对话主体建构为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唯一的不可不为性的责任承担者,规范了对话主体的行为心态模式,从理论上提出了解决现代人的责任危机,为对话理论的建构打下了概念和逻辑基础。

关 键 词:巴赫金  对话理论  独白  应分  参与性思维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