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历史阶段和制约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赵涤非.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历史阶段和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5(6):12-14.
作者姓名:赵涤非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350002
摘    要:一、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和特点,我国劳动力跨地区转移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行政和计划性色彩,政府通过“看得见的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引导”和限制。整个社会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这一城市就业群体的称谓也经历了从“盲流”、“农民工”到“民工”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的“不自由”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能否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此,本文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关 键 词:制约因素分析  跨地区  历史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  “看得见的手”  “农民工”  “不自由”  劳动力市场  就业群体  进城务工  重要特征  有效转移  城乡统筹  计划性  社会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