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传统外交:外交社会化及其后果北大核心CSSCISSCI
引用本文:赵可金.非传统外交:外交社会化及其后果北大核心CSSCISSCI[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2):99-117.
作者姓名:赵可金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100084;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的公共外交研究:战略与策略”的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1&ZD063)
摘    要:外交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工具,自从有了国家,就建立了外交制度。自18世纪以来,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共同努力下,由职业外交官垄断外交事务成为传统外交的主导范式。然而,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因素的崛起,外交社会化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外交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外学术界对外交社会化也做出了各种回应。根据它们对外交转型的态度划分,形成了传统学派、新生学派和改良学派三个学派。不过,所有对外交社会化的解释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过于关注某一力量中心对外交社会化的中观和微观影响,缺乏对宏观和系统外交转型的研究。如果将多种社会力量的外交参与综合起来,就会发现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外交的非传统外交,如何统筹协调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将成为各国外交面临的重要任务。置身于世界外交社会化的大潮中,中国应积极进行顶层设计,建设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比翼齐飞的总体外交格局。

关 键 词:外交  传统外交  非传统外交  外交社会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