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债市场是“饱”还是“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学浅析
引用本文:张蔚.国债市场是“饱”还是“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学浅析[J].财经界,2007(2).
作者姓名:张蔚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200439
摘    要:国债是政府快速足额筹集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其具有宏观调控等多项经济职能,近二十多年来,各国包括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面对国债规模是否过大这个辩题,我们可以从国债规模对经济的“挤出”、货币供给、总供给、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对财政风险的效应予以分析。鉴于国债规模对各种经济现象的效应非同向,必须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其相互作用后的综合效应,来提出收缩或扩张国债发行规模。就我国现状来说,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规模偏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国债应债能力有余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今后若干年内,只要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无较大变化,则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同时调整税收结构、优化国债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政策选择。

关 键 词:国债  “挤出”效应  财政风险  债务依存度  居民应债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