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引用本文:田红宇,关洪浪.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8):145-157.
作者姓名:田红宇  关洪浪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赋能脱贫民族地区产业链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2BMZ011);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021-SDSG-06)
摘    要:目的 研究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双碳”目标下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找准减碳动能和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粮食种植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从化肥、农药使用等6个碳排放源测度碳排放水平,基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视角考察其减碳机理。结果 (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粮食生产中的碳排放水平,数字经济每提高1%,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7.8%,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可信;(2)数字经济在粮食生产中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一是在中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其减碳作用更大也更显著,二是在地形平坦的平原的减碳效应明显大于土地禀赋稍差的山地、丘陵地区,三是2015年实施的化肥“零增长”政策显著强化了减碳效果;(3)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粮食种植规模化、专业化的“结构效应”,是数字经济削减粮食生产碳排放的重要作用机制。结论 作为新兴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快速延伸和渗透到粮食生产环节,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种植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而推动粮食生产低碳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双碳”目标  数字经济  农业碳排放强度  长江经济带  粮食绿色生产
收稿时间:2022/6/2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