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朝统一新疆后,面对新疆地广人稀、极度缺粮的局面,在乾隆、嘉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多种形式的屯垦,尤其是持续的移民屯垦活动。在屯垦活动中,新疆土地得到大规模开发,农业生产水平空前提高,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北疆新垦地,由于兵屯范围广、移民劳动力充裕,粮食连续多年获得大面积丰收,新疆"粮荒"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新疆随之也出现了"屯垦陷阱"的现象,表现为:首先是兵屯的高耗费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越陷越深,国家投入越多损耗越大,不得不多次处理兵屯地;其次是粮食大面积丰收与"谷贱伤农"的矛盾不断深化,粮价严重低于关内地区,屯民收入远远低于预期;再次是从关内移民新疆的屯民群体情绪波动严重,许多移民稍有积余就返回原籍,影响了屯垦队伍的稳定。"屯垦陷阱"的出现是新疆屯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与清朝乾嘉时期屯垦开发过程中缺少规划、盲目开发有关,更与新疆交通不便、物流困难、贸易受限有关。此后,清朝开始大力发展民屯经济,重视发展城市与商业的集散能力,健全城乡贸易体系。但是,新疆的"屯垦陷阱"现象所引起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些问题一直遗留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