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松嫩平原盐碱土固碳潜力过程及机理研究
作者姓名:王艺璇  王珂  曲鲁平  姜世成  邵长亮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 350002;4.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原生产力和碳汇功能的协同与调控机制”(32192464)
摘    要:
[目的]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μmol CO2m-2s-1和-0.75μmolCO2m-2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μmol CO2m-2s-1和-1.27μmol CO2m-2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TgCa-1

关 键 词:盐碱土  土壤呼吸  夜间吸碳  水淹  松嫩平原  
收稿时间:2022-11-2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