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十八世纪后期中国男性晚婚及不婚群体的考察
引用本文:王跃生.十八世纪后期中国男性晚婚及不婚群体的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2):16-29.
作者姓名:王跃生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100732
摘    要:本文依据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刑科题本婚姻家庭类档案中获取的个案,对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中的男性晚婚和不婚群体作了探讨.按照本项研究,在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中,25岁以上未婚者在总样本量中占15.37%,晚婚比例接近六分之一;30岁以上未婚者占总样本数的10.33%,40岁以上未婚者占总数的比例为3.27%;45岁以上未婚者所占比例为1.25%.这些结果告诉我们,在当时社会,晚婚比例是比较高的.然而较高比例的晚婚却并不意味终身不婚也是高比例的.在晚婚者中绝大多数为出身社会中下层者.晚婚男性主要集中在贫穷家庭出身者中.经济困窘是其婚姻失时的根本原因,而男女性别比例在一些地区的严重失调加重了其婚姻的难度.男性晚婚的高比例表明,在十八世纪的中国,人口的消极抑制行为是存在的.它对社会中下层家庭的人口增长会起到一定阻滞作用.男性晚婚者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正常婚姻秩序的冲击.由此使男女在婚姻之外的两性关系禁闭难以形成,至少使严厉的男女"大防"松驰下来.它无疑对传统道德的维系产生了冲击和威胁作用.

关 键 词:刑科题本、档案、晚婚、不婚

An Investigation on Late Marrige and Non-Marrige Staff of chinese Male in the Late Era of the Eightenth Centu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