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寿保险合同中故意犯罪条款之检讨
引用本文:夏晓宇.人寿保险合同中故意犯罪条款之检讨[J].保险研究,2017(6):4-4.
作者姓名:夏晓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人寿保险合同中故意犯罪条款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其“威慑效应、鼓励效应”亦被夸大。保险法上,由于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认定采取“损害结果对象说”,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不应等同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根据被保险人犯罪时的主观心理状态的差异,“故意犯罪”可区分为三种情形。当被保险人构成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时,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免除保险人保险给付的责任。当被保险人对犯罪行为有主观上的“故意”,对死亡结果亦有所预见,但对死亡结果为抗拒时,不属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之情形,应认定为(重大)过失行为,符合风险的偶发性原则。从创设人寿保险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出发,在考量现代保险法理及立法变革的趋势上,应当在人寿保险合同中排除故意犯罪条款的适用。

关 键 词:人寿保险  被保险人  故意犯罪条款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保险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保险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