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属隐士,江湖归剑客--探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江湖” |
| |
作者姓名: | 孙秋阳 |
| |
作者单位: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 |
| |
摘 要: | ![]() 研究目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江湖”一词的语义有“江河湖泊”、“隐居场所”、“不在都城”、“在野”的擅变过程。“江湖”一词肇始于庄子的寓言,转变于陶渊明,集大成于杜甫,其后文人相沿成习。一方面,江湖仍然保留着本义用法;另一方面,与“江湖”共存着的还有“江海”“湖海”“沧洲”等近义词语。诗人可以交替使用“江湖”的不同义项和同义词,使得诗歌语言既有一定的约定语义色彩,又可以表现作者的各自个性特点。本文着重探析“江湖”一词的多重寓意在诗歌中的流变过程。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 “江湖” 隐士 山林 语义色彩 诗歌语言 个性特点 流变过程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