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引用本文:欧阳矩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1(6):4-7.
作者姓名:欧阳矩华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200021
摘    要: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曾经至少有三种指标被选作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即利率、汇率和货币存量,在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主要国家几乎都以利率为中间目标,如美国,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点在于易于观测,且与投资活动密切相关,中央银行一般可以通过对基准利率的调整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基本满足可测、可控、相关三个要求,但利率目标的缺点在于,一是利率层次特别多,短期、中期、长期利率的决定因素各有不同,选择哪一种最合适颇费思量;二是利率有名义与实际之分,从理论上讲,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并非由货币因素所左右,故判断实际利率的高低较为困难。

关 键 词:货币政策  货币总量  有效性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中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