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引用本文:何海燕,徐苗苗,李敏.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1):191-202.
作者姓名:何海燕  徐苗苗  李敏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返乡动机、人力资本与返乡农民工农业生产行为研究”(7170312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项目“草原生态补偿与减贫长效机制研究”(JYCL-2020-00038);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内部福利结构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牧户生计脆弱性分化视角”(22XJA790004)
摘    要: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草原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丰富草原生态补奖在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促进牧户进行草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法检验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牧户贷款行为、草地现有承包面积以及牧业收入分别在10%、1%与5%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奖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存在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34.55%。结论 奖补收入越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牧户草地流转行为,并且牧户生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该抑制作用。

关 键 词:草原生态补奖  生计多样化  草地流转  牧户  影响研究
收稿时间:2022/9/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