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金融消费者保护: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解析与政策建议
作者姓名:孙天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北京100800
基金项目:作者感谢香港金管局、香港金融研究中心何东、陈红一、王红林以及香港证监会陈国豪等关于行为监管的建议;感谢CGAP(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的Kathafine W.McKee、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Stefin Hunt以及新加坡Joanne Yoong共享自己关于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感谢复旦大学陆雄文教授和金立印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感谢人民银行分管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纪委书记王华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对本文给予的悉心指导,当然文责自负.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摘    要:新古典经济学的严密体系有5个重要的基础性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偏好一致性以及自利性假设。行为经济学对这些假设提出了挑战,指出:消费者具有系统性、可预测的行为偏差,新古典经济学的5个假设与现实不符;金融机构会利用消费者的行为偏差谋利,导致竞争非有效;要在传统纠正市场失灵方法的基础上,重视从更深层面上纠正消费者行为偏差;需要结合具体的偏差类型,采取自由放任、政府干预、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柔性干预等思路纠正消费者行为偏差;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行为干预和产品干预,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能力建设。行为经济学动摇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但其挑战是有力的,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和解释更加接近于实际,也促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我国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过程中,应支持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重视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关 键 词:行为经济学  行为偏差  金融消费者保护  金融消费者教育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