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电影票价下降效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兼论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电影消费市场的适用性
引用本文:张佑林.电影票价下降效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兼论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电影消费市场的适用性[J].消费经济,2001,17(4):29-31.
作者姓名:张佑林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经济系
摘    要:2000年11月4日,四川成都的“峨影影业”公司作出了一项决定:将所属影院的电影票价大幅度下调至5元一张,从而率先在全国打破了电影主管部门对电影票价的垄断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动立即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首先是河南郑州的两家著名影院紧随其后,不但将票价降低到5元,甚至最低降至2元;然后是杭州市中心的两家老牌电影院“新华”、“太平洋”也将电影票降为“5元票价”,从而形成了一次全国性的大中城市电影票降价的风潮,即“票价风波”,这次电影票价下降风波最初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引发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即电影主管部门采取压制的手段,如中影公司最初是持批评态度的,而杭州市电影公司甚至以掐断片源相威胁,要求两家影院取消“5元票价”;而广大市民却抑扬顿挫和称快,兑相涌入影院欣赏久违了的电影,如成都“西南影业”所属影院最初一段时间几乎是场场爆满,票房收入也大幅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短期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主管部门和电影观念对这一“新生事物”都采取了较为客观的接纳态度。电影主管部门不得不根据市场的变化,取消了长期以来对电影票价铁板一块的“垄断高价”,而采取了随行就市的务实态度,如浙江省电影公司从200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电影票价调整方案,新的方案规定:首轮放映单位(120分钟内):大片不低于10元,一类影片不低于8元,二类影片不低于5元;在二轮放映时,大片、一类影片不低于5元,二类影片不低于3元,这意味着影院现在有了更多的从实际出发的自主选择权,而观念能欣赏到价格更低的电影,这给观众带来了实惠,从观众方面来看,当第一轮“降低惊喜”过后,也对“5元票价”采取了更加客观瑞裨态度,不再像当初那样一窝蜂式地挤着去看电影,而是隔三岔五去欣赏一些好的电影,再也不会因价格高而拒绝看电影了,这保持了电影市场的平稳运行,而且一些偏好享受的观众,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到高档影院去看电影,从而形成了杭城高、中、低档影院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新局面,如杭州票价最高的“庆春大世界”,2000年以1561万元票房佳绩跃居全国影院首席,而曾经年亏损170多万元,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去的新华、太平洋两家影院因实行“5元票价”政策聚集了人气,效益比高价时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样,四川成都的“西南影业”在春节期间,观众人次比上年同期亦上升了111%。

关 键 词:电影票价格  电影消费市场  价格歧视理论  对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