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汕头特区同其他特区的发展比较与战略抉择
引用本文:刘锦庭,李必豪.汕头特区同其他特区的发展比较与战略抉择[J].特区经济,1995(1):21-23.
作者姓名:刘锦庭  李必豪
摘    要:<正>一、汕头特区同其他特区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距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区位条件不同。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而汕头偏于粤东一隅,地处“省尾国角”,显然,地理区位优势不如深圳、珠海。 二是体制、政策不同。全国沿海4个特区中,汕头起步晚了一年,且只被批准搞一个1.6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以后经过两次扩大,才使234平方公里的市区成为特区,而这一过程跨越10年,直至1991年才实现。小特区与大城市长期并存的体制,无疑给汕头建设带来诸多难题。而深圳一开始就确定为外向型、综合性、多功能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一步到位。珠海也先于汕头于1988年扩大了特区范围,理顺了特区与非特区的关系。厦门早在1984年就被允许朝有限度自由港模式发展。并且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深圳和厦门已成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并具有地方立法权,享受了国家给予更优惠的金融信贷、财税等政策待遇,但汕头仍然是地级市建制,至今并没有地方立法权,这些政策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汕头特区经济的发展。

关 键 词:经济发展  比较  汕头市  经济特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