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组态形式如何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44个乡村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沈国琪 陈万明 |
| |
作者单位: | 1.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旅游多元开发主体共生发展机制研究”(编号:19BGL140); |
| |
摘 要: | ![]() 在乡村地区林地、耕地、水域等资源禀赋空间差异显著的现实背景下,总结乡村产业发展领先地区的实践经验,给其他地区启发和示范,对全面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浙江省44个未来乡村创建示范点为研究案例,采用“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等维度下不同要素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及其组合形态。研究发现:(1)所有要素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0,不构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产业融合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同的路径中有着一定的普遍性。(2)技术、组织和环境等维度下不同要素组合,形成4类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组态,且总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3,大于阈值0.90,表明这些要素组态形式是未来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3)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组态模式可以概括为生产组织创新型、政策支持引导型、政府主导推动型、数字技术赋能型4大类,分别能够解释37.70%、32.90%、25.60%和28.40%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数。文章拓展了基于要素组态视角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研究结论...
|
关 键 词: | 产业融合 高质量发展 生产组织模式 组态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