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中下游几处遗址大豆属(Glycine)遗存的初步研究
摘    要: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考古数据的积累对厘清大豆起源及其传播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近年来黄河中下游几处遗址的大豆属遗存新数据,分析南洼等遗址大豆属种子的形态演变和驯化程度。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至汉代,大豆属种子尺寸呈现逐步增大的发展趋势。从大豆属种子的历时发展来看,东盘、南洼和陈庄遗址的野大豆均处于最小值范围,从龙山至西周时期仍有一定量的大豆种子显示偏"野"的特征。南洼遗址二里头和殷墟时期大豆的尺寸落在野生与驯化的中间区域,陈庄遗址西周时期大豆的尺寸则已处于较大值内。综合其他夏商时期的大豆数据来看,这一时期大豆的栽培和驯化一直持续着,并且大豆种子的生物性状演变较为稳定,并未像龙山时代的大豆属种子一样可以聚合为两大类。至汉代,南洼遗址大豆的数据已经非常明显占据了最大值,农耕工具的发展可能深化了大豆种子大粒型的发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