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七) 浙商如何做大
摘    要:中国商业文化的"第一推动"在哪里?一直以来,每当我们谈到目前存在的种种"怪现状"时,都会在一个直观的逻辑前获得认同:中国企业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自然过渡到制度化与职业化的建立。所以,我们一直有一种天真的安慰:只要大家的物质水平提高了,自然精神文明就迎刃而解,西方不也有过"羊吃人"的阶段吗?这种似是而非的逻辑其实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古代商业也有过极度繁荣,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景象,但为什么当时中国繁荣的物质文明没有自然地过渡到"工业革命",反而让后来居上的西方列强横行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史学难题:"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么始终长不大"?当然,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去解这一千古难题,我们只是在讨论浙商的时候又看到了这一难题的现代版: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与机会前,已经先行一步的浙商反而会节制,不像广东、山东或者其他省份的企业那样在大红大紫的行业(比如保健品、房地产、金融,甚至烟酒、VCD)大起大落?这里我们看不到什么生产力水平的差别问题,有的只是不同的企业家群对"赚钱"的不同选择。当浙商选择"千辛万苦、千山万里、千难万险"去赚钱的时候,就有了温州对小产业的精心经营,也就有了鲁冠球对万向节、宗庆后对水的执著。在这里,除了企业家脑子中的理念之外,你找不到其他的解释。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可能指望浙商能够通过制造优势的发挥,去解决如何凝聚人心去构造超大型组织的问题。由此,你马上就理解了冯仑在"生人文化"和"熟人文化"前的苦恼是社会性的,这种社会性表明中国企业在向未来发展的时候,真正的挑战并不是业务层面,而是人性层面。以中国人的聪明,技术与资源都难不倒赚钱的步伐,但用什么来凝聚聪明的中国人去形成"IBM、沃尔玛那样近千亿美元的超大型组织",我觉得并不是单纯的业务能够解决的。所以,就纯经济意义上的组织成长逻辑来说,我很怀疑目前相当一批富豪是不是也就一两个亿的水平?可偏偏他们还在大张旗鼓地扩张!接下来如果有更多的富豪垮台,我们是不是应当习以为常?可问题是我们没兴趣尽看这些闹剧,我们想知道的是,中国如何才能摆脱"生人文化或熟人文化",建立起有牢固基础的超大型企业?什么才是中国企业走向制度化、职业化的第一推动?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是什么,这是浙江商人到目前为止给我的最大启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