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引用本文:李景刚,王岚,高艳梅.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价——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5):196-206.
作者姓名:李景刚  王岚  高艳梅
作者单位:1.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险社会下农户风险意识与偏好对其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影响研究”(7120306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农户行为选择与政策工具响应”(GD20CGL50)
摘    要:目的 厘清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构建农地流转风险评估体系,量化评价农地流转风险,以便为农地流转风险防范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农地流转风险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 (1)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及村集体强制介入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关键;(2)社会保障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及社会稳定风险是当前广东省农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风险;(3)广东省农地流转风险区域差异显著,全局莫兰指数为-0.03,空间上未呈明显集聚特征;(4)广东省各地市农地流转非粮化倾向高度趋同,值得警惕。结论 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背景下,尊重农民意愿,审慎推进农地流转才是明智之举;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流转服务水平的提高,农业金融的支持以及粮食补贴政策的正向激励应是当前广东省实施差异化农地流转风险治理的政策支点。

关 键 词:农地流转  风险机制  熵权法  风险评价  莫兰指数
收稿时间:2020/11/1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