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公地的悲剧:国有经济效益滑坡的一种产权诠释
引用本文:李红坤,莫建明,唐瑶.公地的悲剧:国有经济效益滑坡的一种产权诠释[J].财经科学,2003(Z1).
作者姓名:李红坤  莫建明  唐瑶
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成都
摘    要:1968 年 ,哈丁教授在《公地的悲剧》一文中讲述了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牧场必然会遭到过渡放牧的故事。公地的本质特征在于决定资产使用方式的产权结构。如果某种资产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很多人都能不同程度地使用这种资产 ,那么这种资产就具有公地的特征。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人 ,从自利角度出发进行决策时只考虑个人的边际效益等于个人的边际成本 ,而不考虑他们的行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从而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们无限地使用这种资产的经济系统之中 ,“公地的悲剧”自然就产生了。本文拟用这一原理对我国国有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进行产权诠释 ,并试找出一种解决的途径。一般来说 ,随着经济发展 ,产权先在个人层面上界定清楚 ,然后在企业层面上界定清楚 ,最后在更高的经济组织如财政、金融体系等上界定清楚。在象我国这样社会主义转轨经济里 ,个人的产权 (包括使用、收益和转让等权利 )得到了清楚的界定 ,但产权在企业层面上尚未完全界定清楚。国家有选择地把一些权利给予了国有企业的经理 ,但是经理们得到的权利是不一致和不完整的。他们虽拥有全部的经营管理权 ,但拥有的剩余控制却很少 ,更没有资产转让权。这是由于主管部门虽把某些权利下放给经理 ,但仍然保留着...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