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
引用本文:林,珏.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J].重庆商学院学报,2014,24(1):76-85.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摘    要: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与贸易保护等措施, “再工业化”已经对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就业状况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美国利用国内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低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被削弱,技术差距拉大。为此,中国必须重视这场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动向,借鉴其研发、投资经验与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新化。

关 键 词:“再工业化”战略  重振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  技术创新网络  制造创新中心  新贸易保护主义  制造业价值链  产业革命  传统工业  新兴工业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商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商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