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由铜到纸”的内在逻辑——论中国古代半信用半商品的财政货币制度的演化
引用本文:薛畅.“由铜到纸”的内在逻辑——论中国古代半信用半商品的财政货币制度的演化[J].商业时代,2011(17):39-42.
作者姓名:薛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信用性的纸币制度的早产、贵金属流通的不发达,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古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特征实际都是基于中国古代货币制度而形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自秦统一至明中期,中国实际形成的是以铜本位为重心的半信用半商品财政货币制度,货币本质上是金属价值与政府信用的合体,以不严格的足值性、通货量的软约束、政府垄断铸币权为制度要素,而当经济环境动摇了制度要素引发制度危机时,政府必须调整货币内在的商品性和信用性的关系,以图稳固货币制度进而巩固财政。两宋时期纸币制度的形成本质上就是商品性和信用性关系调整的产物。但是其后政府信用性的膨胀和商品性、信用性关系的失衡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币制最终还是向贵金属流通归复。历史的经验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 键 词:纸币  财政  贱金属本位  半信用半商品币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