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
| |
作者姓名: | 吕添贵 陈安莹 付舒斐 汪立 胡晗 耿灿 赵巧 |
| |
作者单位: | 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04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2BAB203061)。 |
| |
摘 要: | 研究目的:精准把握粮食主产区耕地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为实现耕地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K-means改进的熵权法,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水平由2009年的0.266上升至2023年的0.414,年均增长0.010,呈稳步上升态势;(2)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形态经历了“稀疏零落—互相牵连—密切联系”的演进过程,边缘地区耕地系统韧性联系密度显著增长,整体网络趋向于均衡发展且结构愈发稳定;(3)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网络中网络关系数为245,网络关联度为1,凸显区域间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协同作用持续强化,空间互动日益紧密;(4)劳动力规模显著抑制空间关联网络形成,而雨水条件、教育投入与农业技术创新呈显著阶段性影响,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此外,雨水条件与教育投入交互作用最强。研究结论:打造粮食安全区域协同体系,应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形态与结构特征,构建韧性目标导向下差别化耕地保护路径。
|
关 键 词: | 耕地系统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驱动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 |
收稿时间: | 2025-02-10 |
修稿时间: | 2025-05-08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