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省域金融集聚的空间非均衡与动态演进
引用本文:蔡青青,傅娟,克甝,张文中.中国省域金融集聚的空间非均衡与动态演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3):40-50.
作者姓名:蔡青青  傅娟  克甝  张文中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1;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北京100045;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金融集聚能力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都市圈视角下创新要素集聚的演化机理与空间效应研究";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金融合作问题研究"
摘    要:从金融业三大支柱行业角度构建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法测算出省域金融集聚水平,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对中国金融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金融集聚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证券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具体表现为内陆和沿边地区水平低而沿海地区水平高的梯度分布态势。(2)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上升—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的演变趋势;内陆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沿海地区区域内差距次之、沿边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小,沿边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差距逐步缩小,沿海地区因证券业集聚导致区域差距大幅提升而呈扩大趋势;无论是整个金融业还是三大支柱行业,沿边、内陆与沿海地区区域间差距较大,证券业和银行业问题尤为突出,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我国金融集聚空间非均衡的首要原因。(3)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层面金融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极化问题加剧;区域层面,各区域金融集聚水平均逐步提升,但区域内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沿海和内陆地区多极分化问题均有所缓解,而沿边地区多极分化问题严重,沿海、内陆与沿边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分别集中在中高、中等和低水平。

关 键 词:金融集聚  空间非均衡  动态演进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Spatial Disequilibrium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China’s Provincial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