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精英身份与农民创业:趋名还是逐利?
引用本文:杨婵,贺小刚,王博霖.精英身份与农民创业:趋名还是逐利?[J].南方经济,2021,40(4):69-85.
作者姓名:杨婵  贺小刚  王博霖
作者单位:1.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2.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业困境、非市场战略与新创企业成长机制研究"(720022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期望差距、农民创业选择与创业成长机制研究"(20YJC63018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户家庭结构对农民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LY20G02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连带、决策行为选择与私营企业成长机制研究"(71672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控制与企业竞争行为研究"(71972121)资助。
摘    要:农村精英群体因具有独特的优异特质和能力素养成为农村创业的主力军,但是农村精英能否通过创业实现"名利双收"?学术界尚无定论。文章利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①农村精英的创业并非纯粹的"逐利"行为,而是追随内在的"趋名"导向,农村精英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村落人缘水平的改善、村落话语权的增加等非经济目标,这种"趋名"导向使得创业者配置于经济目标的注意力资源相对不足,进而制约了其"逐利"目标的实现。②随着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农村创业者的精英身份对经济目标的注意力配置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即丰裕的家庭经济资本将弱化精英身份对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效应;同时,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将进一步强化精英身份对非经济目标的提升作用。③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精英身份对农民创业经济目标的注意力配置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即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将弱化精英身份对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效应;同时,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将强化农村精英群体对非经济目标的追求。本文基于创业动机理论与注意力基础观分析了精英身份在农民创业过程中的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探讨了农村精英群体在"趋名"与"逐利"之间的权衡与取舍,并将家庭经济资本与外部制度环境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农民创业模型,丰富了农民创业理论的研究范畴。

关 键 词:精英身份  农民创业  家庭经济资本  外部制度环境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经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经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