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工资对个人劳动供给的非线性影响:部门市场化程度差异视角
作者姓名:吴传琦  张琪
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邮编:100084;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就业结构调整与防范失业战略研究"(16ZDA026)资助。
摘    要: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不同部门市场化程度有所差异,劳动供给的部门异质性随之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汉森门槛回归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依托部门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文章探讨了工资对劳动力个人供给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部门异质性。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市场部门与公共部门劳动力的个人劳动供给有所差异。第二,工资与个人劳动供给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部门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资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三个"突变点",工资门槛均使得工资"激励效应"加强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第三,劳动供给的工资门槛存在性别、城乡和行业异质性。第四,随着年龄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个人劳动时间供给趋于降低,签署书面劳工合同使得市场部门劳动力工作时间显著增加,而政治面貌显著影响公共部门劳动供给。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我国劳动力个人供给曲线均未"向后弯曲",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议题需持续关注。

关 键 词:劳动供给  工作时间  工资  非线性  市场化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经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经济》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