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蒸散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耕地旱灾影响研究
引用本文:杨艳颖,毛克彪.中国蒸散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耕地旱灾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36-51.
作者姓名:杨艳颖  毛克彪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
基金项目:草地碳收支监测评估技术合作研究(2017YFE0104500);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132020014)
摘    要:目的 探究中国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揭示耕地蒸散发特征与干旱灾害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MODIS ET模型,将2001—2018年8天复合遥感数据及每日气象再分析数据输入模型估算陆面蒸散量,分析中国陆面蒸散量时空变化规律;根据土地覆盖类型提取中国耕地地块,探究中国耕地蒸散量变化特征;结合干旱灾害统计数据,揭示我国耕地地表类型中蒸散变化对干旱灾害的作用机制。结果 (1)2001—2018年中国陆地年总蒸散量和年均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低值区位于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2)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蒸散发差异较大,夏季的蒸散量最高,春、秋次之,冬季蒸散量最小。(3)2001—2017年中国耕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4年耕地面积达到峰值1.424亿hm2;截止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达到谷值,为1.421亿hm2。(4)2001—2018年全国耕地年蒸散总量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五大粮食主产区中,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年均蒸散量最大,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次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相对年均蒸散量最小。(5)在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蒸散发和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 蒸散发作为大尺度可观测量在部分地区可以较好的反演干旱特征,研究中国不同下垫面蒸散发变化规律同时辅助其他变量,或许能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进而估测粮食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 键 词:蒸散  MODIS  耕地  干旱  时空变化
收稿时间:2019/10/11 0:00:00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DROUGHT OF CROPLAND
Yang Yanying,Mao Kebiao.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DROUGHT OF CROPLAND[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21,42(9):36-51.
Authors:Yang Yanying  Mao Kebiao
Institution: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2.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Electrical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Ningxia, China
Abstract:
Keywords:evapotranspiration  MODIS  cropland  drough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