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区域分工、经济周期联动性与经济增长极建设——国内价值链分工的视角
引用本文:吴楚豪,周颖.区域分工、经济周期联动性与经济增长极建设——国内价值链分工的视角[J].南方经济,2023(5):64-83.
作者姓名:吴楚豪  周颖
作者单位:1.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2.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的生产率效应研究:理论机制、实证识别与政策优化”(72203055);;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海南自贸港的经济高质量增长:理论模型与监测预警”(722QN295);;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布局的政策体系研究”(HNSK(JD)21-15)的资助;
摘    要: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

关 键 词:国内价值链  区域分工  经济周期联动性  经济增长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