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城镇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格局
引用本文:宋永永,薛东前,马蓓蓓,杨凯悦,米文宝.黄土高原城镇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格局[J].经济地理,2020,40(6):174-184.
作者姓名:宋永永  薛东前  马蓓蓓  杨凯悦  米文宝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陕西西安710119;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宁夏银川7500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摘    要:科学认知黄土高原城镇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响应格局,是构建可持续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格局,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基于1992—2015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环境要素数据,采用统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与生态环境响应格局。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化空间扩展显著,城镇化核心区与边缘区社会经济活动密度逐渐增大,总体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县域城镇化在地理空间上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镇化热点区和次热点区集聚分布于黄土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②区域灯光强度与NDVI和生态价值同步上升是黄土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趋势,但灯光强度显著上升的城市群地区和能源开发区的NDVI和生态价值出现下降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③黄土高原城镇化过程中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客观需求,可能促使区域加强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关 键 词:城镇化  灯光强度  植被指数(NDVI)  生态价值  景观格局  黄土高原地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