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香港历史建筑保育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引用本文:张佳,华晨,杜睿杰.香港历史建筑保育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8).
作者姓名:张佳  华晨  杜睿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环境设计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ZH228);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2N121);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青年课题(B12WH12Q)
摘    要:公众参与是香港历史建筑保育过程中的特色体现。与西方社区自主推动以及大陆政府统筹主导不同,香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非营利组织、公众"伙伴式协作保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是历史传承、意识形态、社会体制、经济环境、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有效性取决于公众参与目标设置和利益相关者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从个体项目来看,香港式公众参与是有效的。但从城市整体来看,现有的方式不具备规模效应。因此需要拓展公共参与保育的范畴,探索更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方式。

关 键 词:历史建筑保育  公众参与  利益相关者  有效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