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 STIRPAT模型的绿洲区耕地变化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以酒泉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刘士琪 陈英 谢保鹏 裴婷婷 周翼 |
| |
作者单位: |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民土地价值观:测度、变迁与影响(71563001)” |
| |
摘 要: | [目的]耕地是极其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绿洲耕地资源是绿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资源对绿洲区社会经济生态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绿洲区典型城市酒泉市1997—2016年的耕地面积有关数据为基础,剖析影响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STIRPAT模型。[结果](1)1997—2016年酒泉市耕地面积整体呈波动式减少趋势; (2)由主成分分析表明,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公路里程、社会消费品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农业产值(粮食作物总产量)存在较大相关性; (3)STIRPA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1997—2016年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化率、人均GDP及公路里程;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对酒泉市耕地面积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绿洲农业粗放式发展方式的广泛应用,人均GDP的增长是以牺牲更多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导致绿洲农业面积的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公路里程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符合预期。[结论]研究认为可通过提高城镇化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绿洲区农业发展方式、增加技术投入等方面遏制绿洲区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
关 键 词: | 耕地面积主成分分析(PCA)STIRPAT模型驱动力酒泉市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