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陕北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基于退耕还林(草)背景
作者姓名:鲁亚楠  姚顺波  邓元杰  丁振民  侯孟阳  郑雪  李雅男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评估与优化技术”(2015044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西部生态修复工程财政支出效率与提升路径”(14JJD790031); 国家自然基金“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政策生态效率评价与提升路径”(71473195)
摘    要:[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关 键 词:退耕还林(草)生态服务价值景观格局土地利用陕北地区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