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关浩杰  司喜梅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保障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安全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20BJY152);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河南省数字经济驱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HNKJZK-2023-17B);河南工业大学社科创新基金支持计划(2021-SKCXTD-17)
摘    要:
目的 精准把握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优化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格局。方法 文章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模型)对200—2021年黄淮海平原所涉及的7个省(市)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对比,分析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累积效应、粮食种植结构对粮食增产的影响。结果 (1)黄淮海地区粮食总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粮食增产量空间格局由黄淮海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2)粮食增产因素主要是单产累积效应,2004—2016年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种植面积连续13年对粮食增产量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呈减弱的趋势,2017年开始对粮食增产量产生负向影响;(3)从种植结构看,玉米播种面积效应、小麦单产效应对粮食增产影响效果明显。
江苏、安徽省的稻谷增产从依赖播种面积转向单产提高;河南、山东省小麦生产能力强,小麦单产提升效果显著;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影响整体玉米产量,河南、山东、河北省受影响较大,但河北省玉米单产提升效果显著;豆类增产省份从安徽转移到单产高的河南省、种植面积增多的山东省;山东、江苏、安徽薯类产量受单产效应负向影响。结论 要完善粮食支持政策、提高育种水平、优化种植结构、做好防灾减灾,不断探讨新的粮食增产途径。


关 键 词:黄淮海平原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粮食增产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模型)
收稿时间:2023-06-29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