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
引用本文:田野,罗静,崔家兴,蒋亮,吴益坤.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J].经济地理,2019,39(11):203-213.
作者姓名:田野  罗静  崔家兴  蒋亮  吴益坤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财经高等研究院,中国湖北武汉430205;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湖北武汉,43007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华中师范大学项目
摘    要:以长江经济带3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为例,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加权网格维数对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考虑游客选择偏好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该区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特征,其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偏好性,围绕省会城市及周边形成旅游资源显著集聚区。②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整体呈现近轴对称形状,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四大组团支撑,多中心协同的空间结构。③旅游资源的总体交通可进入性较好,但存在明显的东西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至西的阶梯状下降格局。④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呈现出等级与类型差异,同时高交通可进入性旅游资源出现分省内部空间集聚,形成分省内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近核心—外围结构。

关 键 词:长江经济带  旅游资源  旅游业  交通进入性  旅游吸引力  区域旅游一体化  黄金旅游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