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保税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引用本文:田夫.我国保税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J].特区经济,1994(4):44-46.
作者姓名:田夫
摘    要:<正>一、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 自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国务院又先后批准了12个保税区。在我国现有的保税区中,最大的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最小的是深圳沙头角保税区,规划面积0·2平方公里。13个保税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沿海港口型保税区,也就是在港内划出一个隔离区,以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目标,发展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包装、转运业务,并带动信息业、金融业、航运业的发展,上海、天津、广州、海口、大连、宁波、福州、厦门保税区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类属边境口岸型保税区,通过优越的投资环境与优惠的经营条件,集中地吸引外资,建立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与加工展销基地,发展金融、信息、房地产、零售等第三产业,福田、沙头角等保税区属这种类型。第三类是内河港区型保税区,张家港是唯一这种类型的保税区。全国13个保税区,目前除沙头角、上海、天津和福州4个保税区已经开始投入正式营运外,其余9个保税区都还处于筹建阶段.另外,青岛、珠海等一些沿海城市也在积极筹备设立保税区。长江流域一带亦有建立保税区的设想,据有关专家预测,今明两年全国将出现一个“保税区热”。

关 键 词:保税区  经济发展  中国  地方经济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