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企业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提升路径组态分析——基于38家企业1223位员工的调研
引用本文:孙瑜,马欣桐.企业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提升路径组态分析——基于38家企业1223位员工的调研[J].经济纵横,2023(5):87-97.
作者姓名:孙瑜  马欣桐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企业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的量表开发、影响机制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18CGL020)的成果;
摘    要:本文以38家企业的1223位员工数据为调研样本,基于ERG理论识别生存、关系、成长三个需求层面的7个前因条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生存需求层面因素、关系需求层面因素及成长需求层面因素均不构成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提升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需要三个需求层面因素的协同作用;劳动负荷与个人发展在实现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过程中发挥了普适作用;存在三种模式驱动员工产生高水平劳动关系满意度,分别为生存——成长双需求主导模式、关系——成长双需求主导模式、生存需求主导模式;替代效应存在于关系、成长两个需求层面因素之间,以及生存需求层面因素之间。为促进企业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的提升,企业要在多方面进行投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关系管理;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员工劳动偏好特性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工作分配及任务量调整,还应关注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期望;企业可通过合作型企业文化的构建或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成长,驱动生存需求层面及个人发展各要素上均获得满足的员工产生更高水平的劳动关系满意度;企业可通过加大劳动报酬投入或承诺工作稳定性与...

关 键 词:劳动关系满意度  ERG理论  前因条件  组态分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